您当前的位置:

学生工作 团学活动

团学活动

学术讲座 | “不做电诈工具人,做具备法治思维的青少年”主题讲座顺利开展

发布时间:2024.11.18 浏览次数: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各类电子通讯设备日益先进,电信诈骗事件也频繁发生,为了培育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提升青少年法律素质,增强同学们的反诈意识,11月13日法学院在实训楼3-1-303举办了校园电诈主题讲座,浙江震瓯律师事务所的胡爱姑律师带领同学们详细解读电信诈骗的陷阱,携手寻找破解之道。


2.jpg

 

讲座内容


胡律师直截了当地阐明了本次讲座的初衷:当前大学生的反诈意识比较淡薄,在电子设备普及的当下,大学生更加容易掉进电信诈骗的陷阱,沦为电诈工具人。所以,希望通过此次讲座能够降低电信诈骗对大学生的危害,维护青少年的权益。


微信图片_20241114212113.jpg


讲座伊始,胡爱姑律师先询问同学们对电诈情形的了解情况,并借助判断犯罪的小游戏,让同学们深入了解电诈的手段以及常见形式,这种鲜活有趣的方式也提高了同学们参与讲座的积极性。


5.jpg


随后,胡律师列举了自己亲身遇到的几个案例,以清晰的逻辑指出了这些案例的共性,即法律观念的缺乏、反诈意识的薄弱,致使青少年被一时的欲念裹挟,最后一失足成千古恨。在这些案例中,主人公都是和同学们年纪相仿的青少年,诈骗情形也是大家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像小视频兼职、电话卡充值等。胡律师以“骗子和你之间,只有一根网线的距离。”来警戒同学们一定要提高自己的戒心,不要因一时的贪欲而成为骗子的帮凶,断送了自己的一生!


7.jpg


最后,怎样才能避免成为诈骗工具人呢?胡律师提出了增强法律意识和网络安全意识,警惕高薪兼职广告,及时报告可疑行为等方法,为同学们远离电信诈骗提供多种可行途径。此外,她还提醒同学们,如果不幸成为诈骗的受害者,要及时报警,并保留好相关证据,以便警方调查。


3.jpg


讲座总结


“诱惑的背后,只有陷阱;恐惧的尽头,只剩绝望。”这发人深省的话语深刻地揭露了电信诈骗的实质。因此,青年人必须提高自我反诈意识,方能远离诈骗的牢笼!胡爱姑律师的电诈主题讲座通过诸多令人警醒的案例讲解以及形形色色的诈骗手段,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电信诈骗的多样性和危害性。本次讲座不仅普及了防范知识,还强调了法律意识的重要性,教导同学们如何识别和应对诈骗行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保持警惕之心,千万不要一脚踏错,落入诈骗陷阱!


微信图片_20241114212221.jpg


版权所有 © 温州理工学院法学院 备案号:浙ICP备05014618号-4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60号

滨海校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海三道337号 电话:0577-86599015

茶山校区: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 电话:0577-86599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