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3.12 浏览次数:次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培养大批“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法学乃“正义”之学,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法律人才的“第一阵地”,法学教育背后承载的使命不仅是知识的培育,还应包括对祖国主流价值观的内化与认同。法学“课程思政”教学将社会主义法价值有机融入法学专业课程,有机促成“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无缝对接,实现培养“德法兼修”社会主义法律人才的目标。而《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课程传承着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劳动自强、人权保障、追求自我进步和社会共同发展的“正义光辉”,更易于实现德育观点的承载和互生情感的共鸣,是学生道德素养提高的有利保障。
3月11日上午第三节课,近300人进入同一钉钉平台,学习和观摩了法政学院开设的在线思政课程《劳动与社会保障法》。除法学专业18级学生以及专任教师外,还有瓯江学院的领导、教学督导团以及其他专业热爱教育、潜心教学的教师参与。同时,还受到包括华东政法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财经大学、宁波大学、南京审计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劳动法教师的密切关注,南京律师协会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著名的劳动法公众号“劳动法行天下”创办人刘秋苏也专门聆听了该课。
法学专业开设“课程思政”的难点在于:如何深挖法学专业课堂的“思政基因”?如何唤醒学生的主体性,并让学生具有获得感?如何将“课程思政”辐射到实践教学环节?甚至是,如何让其与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难点必须要攻克,任课教师刘芸老师的心得是:将“课程思政”作成一篇议论文。以《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思政”观摩课为例:
1、凝聚和提练中心论点——深挖法学专业课堂的“思政基因”。观摩课上,对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原则和规则进行全面解读与剖析,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对接,而不是简单停留在对法学概念、法律条文的解读。在充分发掘法学知识背后的制度定位、人性考量与价值关怀的基础上,将知识传授放到全面实现依法治国整体战略中思考。2、精选和推敲论据——以学生为本,对接时代生活,适应学生的现实精神需求。基于法学专业学生对热点案例的关注,而目前疫情是中国最大的社会焦点,因此《劳动与社会保障法》首次上课就提出思考题:“‘疫情’背景下,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许多调整劳动关系的规定和措施,你觉得最重要的是哪些?为什么?”观摩课上则通过开展小组形式的讨论和精选汇报,以此唤醒、培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其能动性与创造性。3、严谨和丰富论证——《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课程思政”实现从理论知识辐射到实践教学环节,并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打破教学局限于课堂的壁垒,充分建立“课前—课堂—课后”的联动机制;打破理论传授的界限,努力引入法学实践活动的经验;摒弃教学仅传递知识的盲区,实现“全课程育人”的格局。因此,观摩课实现了以下流程:课前,安排具有实践意义的思考题,要求阅读具有德育性质的教学资料;课上,首先结合模拟法庭的真实案例、深度讨论思考题,其次从劳动法的立法目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通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层层深入,最后再反思实践思考题;课后,要求观看课程内容的视频讲座,提升学习效果。4、精致和美化形式——将因势利导作为《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思政”的重要保障,绝不能牵强附会、生搬硬套。观摩课上,通过在劳动法知识体系中寻找与德育知识体系的“触点”,包括人权、和谐、公正等,使法律知识技能的获得与思想品德的形成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通过认真解决“疫情下劳动关系的协调”的真实社会问题,使学生真正建立起法律信仰,正确看待依法治国进程中的问题和困难,自觉肩负起社会建设的重要使命。“以德育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润物细无声的开展“课程思政”,以同理心提升感染力,从而收获教育实效。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的主讲教师刘芸是瓯江学院2019年教学名师,多次获得省校院各级教学奖项。其作为瓯江学院全面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的法律专家团队成员之一,于2月29日成功举办了法政学院与瓯海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合作的线上讲座“重点解析与风险提示:复产复工期的劳动法实务”,吸引了上千人听讲,发挥出专业优势、产教融合优势,体现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的责任担当。
观摩课后的教学研讨会,由法政学院副院长杨筱玲主持,瓯江学院的领导、教学督导团、其他专业教师以及法政学院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线上研讨会。教师们评价此次《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在线“思政”教学展现出精彩一课,高度赞扬了“思政课程”的总体效果,认为在专业能力和技术运用上值得肯定。教师们普遍认可观摩课在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师生互动方面表现突出,同时教学模式、教授风格亦是可圈可点。大家相信在师生共同努力下线上教学会办得越来越顺利。
版权所有 © 温州理工学院法学院 备案号:浙ICP备05014618号-4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60号
滨海校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海三道337号 电话:0577-86599015
茶山校区: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 电话:0577-86599015